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以报道生物科学、医学、卫生学、免疫学、血液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实验室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实验诊断方法学为重点,选登的文章包括医学各个方面的科研成果、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有关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和发展趋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等,包括论著、实验技术;综合报道;研究简报、经验交流; 仪器维护与排障;质量控制;综述、讲座、译文;检验与临床; 书评、书讯等。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广大专家、学者、作者、读者和广告厂商的热情支持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本刊已成为一个在检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性刊物。继本刊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且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10多家国内大型检索系统收录以来,近年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社《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近期又被英国《全球健康》大型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

气管、支气管及食管

时间:2024-12-09 14:43:58

一、气管、支气管
气管(trachea)位于颈前正中、食管的前方,是一个由软骨、肌肉、粘膜和结缔组织构成的管腔。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相当第6颈椎平面,向下进入胸腔,其下端相当第5胸椎上缘,在此分成左右两主支气管(bronchi),分叉处称气管隆凸(carina),其边缘光滑锐利。气管软骨以呈向后方开放的马蹄形不完整的软骨环为支架,共计16~20个,以气管环韧带将其互相连接。气管的长度及内径依性别、年龄及呼吸状态而不同。成年男性长约12cm,女性约10cm,气管内径左右约2.0~2.5cm,前后约1.5~2.0cm。气管环的缺口约占气管横断面周长的1/3,由纵行的弹性结缔组织纤维和横行、斜行平滑肌加以封闭称气管膜部,形成气管后壁,与食管前壁紧接。故呼吸时气管可以扩大或缩小。气管在其下端分叉处比较固定,其余部分较易活动,可随头部伸仰、颈部转动、吞咽、呼吸等动作而变换位置。气管、支气管覆以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运动呈波浪式,方向向上,下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支气管(bronchi)分左右主支气管。右支气管较短而粗,长约2.5cm,直径约1.4~2.3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0°~30°角;左支气管较细而长,长约5cm,直径约1.0~1.5cm,与气管纵轴成40~45°角,因此气管异物进入右侧的机会较左侧多见,右侧支气管约在第5胸椎下缘进入肺门,分为三支进入各相应的肺叶,即上叶、中叶和下叶支气管;左侧支气管约在第6胸椎处进入肺门,分为上、下叶支气管。
支气管管壁构造基本上和气管一样。支气管在肺门内逐渐缩小,呈树状,按其分布情况为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四级。
二、食管
食管(esophagus)是由肌肉和粘膜所构成,位于纵膈内,上起环咽肌下缘,下止贲门。成人的食管入口相当第6颈椎平面,贲门相当第10~11胸椎平面,长度约为23~~25cm,食管管壁较薄,成人厚约3~4 mm,由三层组织组成,内为粘膜层,中为粘膜下层,外为肌层,肌层的内层系环行肌肉纤维,外层为纵行肌肉纤维,有一定扩张和伸缩性。但外层缺乏坚韧的浆膜层,故穿孔时易引起纵膈炎症。
食管可分为颈、胸、腹三段,自上而下颈段先位于颈椎正前方,然后略偏左,入胸后在第4胸椎处又渐恢复正前位置,至气管分叉处又逐渐向左,最后穿过横膈的食管裂孔取偏左的方向而入胃。颈段食管与前面的气管相邻,在气管与食管之间小沟内有喉返神经经过。在胸段上端有气管、主动脉弓和左支气管横过。左侧喉返神经绕过主动脉弓后才沿气管与食管之间的小沟上升,胸段下段的食管位于左心室之后。食管的腹段甚短,几直接入胃。
鉴于食管的毗邻关系,食管自上而下有四个比较狭窄的部位:第一狭窄是食管入口部,在环状软骨下缘,因环咽肌强有力的收缩将环状软骨拉向颈椎而致,使其成为食管最狭窄处。在环咽肌与咽下缩肌之间,食管入口的后壁有肌缺损区,此处管壁软弱,为食管异物最易停留之处,又系食管镜最难通过,甚易损伤穿破之处。第二狭窄为主动脉弓横过之处,相当第4胸椎平面。第三狭窄相当第5胸椎平面,为左支气管横过食管之处。第四狭窄相当第10胸椎平面,是穿过横膈食管裂孔外。该四个比较狭窄的部位是食管最易受伤和异物最易停留的部位,尤其第一狭窄处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