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以报道生物科学、医学、卫生学、免疫学、血液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实验室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实验诊断方法学为重点,选登的文章包括医学各个方面的科研成果、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有关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和发展趋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等,包括论著、实验技术;综合报道;研究简报、经验交流; 仪器维护与排障;质量控制;综述、讲座、译文;检验与临床; 书评、书讯等。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广大专家、学者、作者、读者和广告厂商的热情支持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本刊已成为一个在检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性刊物。继本刊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且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10多家国内大型检索系统收录以来,近年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社《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近期又被英国《全球健康》大型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
中医调理亚健康肠胃指南
时间:2025-06-13 11:44:00
现代人常被“亚健康”状态困扰,其中肠胃问题尤为突出——频繁腹泻、消化不良、腹胀如同无声的警报,背后往往隐藏着饮食失衡、压力过载等现代生活烙印。中医将这类问题归为“脾胃虚弱”或“肝脾不调”,认为需从整体调理入手,而非仅针对症状“灭火”。
频繁腹泻:不只是肠道在抗议
中医称腹泻为“泄泻”,其成因复杂。若跑厕所比跑业务还勤,可能是三种情况:一是“脾虚湿盛”,因饮食不节(如嗜食生冷、油腻)导致脾胃运化无力,湿浊下注肠道;二是“肝气乘脾”,长期压力使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表现为紧张时腹泻加重;三是“肾阳不足”,熬夜耗损阳气,晨起即泻如“五更泻”。调理需分型:脾虚者可食疗用山药、莲子健脾;肝郁者可用玫瑰花、陈皮疏肝;肾阳虚者需艾灸关元穴温补。
消化不良:脾胃的“过载警报”
胃胀、嗳气、食欲不振,中医视为“痞满”。现代人三餐不定时、外卖高油盐的饮食模式,让脾胃长期超负荷。调理需多管齐下:
饮食调整:遵循“五谷为养”原则,少食多餐,避免过冷、过辣等刺激性食物。推荐小米粥、南瓜等甘淡之品养胃,山楂、麦芽消食导滞。
生活习惯:饭后散步“以动助脾”,避免久坐;夜间11点前入睡,顺应胆经当令时段助消化。
情绪管理:中医认为“思伤脾”,可通过八段锦、深呼吸缓解焦虑,避免情绪性进食。
腹胀:气机堵车的信号
腹胀在中医属“气滞”,常因久坐、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过多引发。缓解需“疏通气路”:
摩腹疗法:顺时针按摩腹部(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方向)促进蠕动,每日10分钟。
食疗方:陈皮生姜水(陈皮理气、生姜温中)或白萝卜汤(“土人参”破气消积)。
穴位刺激:按压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调节胃肠功能。
体质增强:从“土壤”改良开始
中医调理肠胃如同培育植物,需改善“土壤环境”:
四季调养:春季疏肝(喝茉莉花茶)、夏季祛湿(薏米赤小豆汤)、秋季润燥(银耳羹)、冬季温补(羊肉汤),顺应天时。
运动处方: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可“醒脾”,避免剧烈运动耗气。
经络养护:定期艾灸中脘穴(肚脐上4寸)、神阙穴(肚脐)补益脾胃阳气。
现代生活的中医适配方案
针对职场人群,可制定“碎片化调理计划”:晨起空腹喝温蜂蜜水润肠;办公时用黄芪、枸杞代茶饮补气;午餐后贴敷暖宝宝于胃部防寒;睡前热水泡脚引火归元。需注意,若腹泻伴随消瘦、血便等“警戒症状”,应及时排查器质性疾病。
中医的智慧在于将症状视为整体失衡的局部表达。调理亚健康肠胃,本质是重建饮食、作息、情绪的和谐状态——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唯有内外兼修,方能终结“厕所马拉松”的尴尬,让身体回归通畅轻盈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