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以报道生物科学、医学、卫生学、免疫学、血液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实验室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实验诊断方法学为重点,选登的文章包括医学各个方面的科研成果、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有关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和发展趋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等,包括论著、实验技术;综合报道;研究简报、经验交流; 仪器维护与排障;质量控制;综述、讲座、译文;检验与临床; 书评、书讯等。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广大专家、学者、作者、读者和广告厂商的热情支持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本刊已成为一个在检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性刊物。继本刊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且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10多家国内大型检索系统收录以来,近年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社《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近期又被英国《全球健康》大型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吃辣有助于降低食道癌风险,尤其在不吸烟或不喝酒的人群中

时间:2024-12-02 14:50:17

辣椒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辣椒素,既往的体外、体内研究表明,辣椒素具有多种抗癌特性,还能促进造血,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有关。

近日,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刊登一项颠覆性研究,题目为“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tract cancers:findings from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吃辣有助于降低食道癌风险,尤其在不吸烟或不喝酒的人群中

结果表明:吃辣有助于降低食道癌风险,尤其在不吸烟或不喝酒的人群中。

研究背景

在中国,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尤其高。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消化道癌的新发病例达130万,死亡病例达90万。

该研究团队分析了中国嘉道理生物库的数据,发现食用辛辣食物的频率越高,患消化道癌的风险越低。这是首个前瞻性评估中国成年人食用辛辣食物与消化道癌症风险关系的研究。

研究方法与结果

中国嘉道理生物库于2004-2008年期间招募了中国5个城市和5个农村地区的512715名参与者。食用辛辣食物被定义为:(1)直接食用新鲜辣椒;(2)在烹调的时候加入新鲜/干辣椒、辣椒油/酱、咖喱或其他辛辣配料;(3)在吃饭的时拌入辣椒油/酱。

参与者按照食用辛辣食物频率被分为5组:(1)从不/几乎从不;(2)偶尔(1次/月);(3)1-2天/周;(4)3-5天/周;(5)6-7天/周。在5个城市和5个农村地区中,6-7天/周组的参与者有2/3来自湖南和四川的两个农村地区。

中位随访期10.1年,共记录癌症超20600例,其中胃癌、肠癌和食管癌分别为3350例、3061例和2350例。

研究者校正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其他饮食因素后,发现辛辣食物的食用频率与消化道癌症发生风险呈负相关。

对于食管癌,相对于从不/几乎从不的人,其他4组的发生风险降低分别为12%、24%、16%和19%,胃癌分别为3%、5%、8%和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肠癌,只有后3组发生风险下降,分别为5%、13%和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发生风险随食用辣椒频率增加而下降的关系似乎仅限于直肠癌,不包括结肠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根据生活习惯对参与者进行分层,结果显示:在无吸烟习惯的参与者中,食用辣椒频率和食管癌死亡风险成负相关;相比从不/几乎从不的人,6-7天/周的死亡风险下降达至43%。

同样,在无饮酒习惯的参与者中也得到了类似结果。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参与者,其食用辣椒频率与食管癌和肠癌的死亡风险均呈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吃辣有助于降低食道癌风险,尤其在不吸烟或不喝酒的人群中

小结

总的来说,该研究证实了在中国人群中,食用辣椒的频率越高,消化道癌症尤其是食管癌的风险越低,且该相关性在不吸烟不喝酒的人群中更为明显。

该研究属于前瞻性大样本量研究,且校正了对辛辣食物食用频率和多种混杂因素。较遗憾的是,该研究并未提到辣度和风险之间的联系,毕竟微辣和变态辣之间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虽然吃辣椒被证实有益健康,但切勿过量食用,否则胃痛、腹泻和呕吐等症状也会找上门。如果你刚开始尝试辛辣食物,那就循序渐进增加摄入量,把不良症状降到低。